|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电动车用锂电池产能过剩隐忧显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14
    铜之家讯: 铜之家网讯:电动车用锂电池产能过剩隐忧显现。至2015年,中国乘用车EV/PHEV和电动商用车需求约12万辆,需消耗锂电池约9亿安时
         之家网讯:电动车用锂电池产能过剩隐忧显现。至2015年,中国乘用车EV/PHEV和电动商用车需求约12万辆,需消耗锂电池约9亿安时,这仅占产能的23%。

          这表明车用锂电池投资猛增产能过剩隐忧显现。    
          近日,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RBSC)发布了全球锂离子汽车电池最新研究报告,根据近期发售的电气化车辆情况,该公司预计到201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将从15亿美元增长至近100亿美元。这一报告也引来了公众对国内锂电池行业产能的再度关注。
      
          近几年来,国内锂电池行业一直随着新能源汽车业的变热的而持续升温。信达证券锂电池行业分析师郝烨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当前锂电池行业投资确实比较亢奋。在中国对石油资源依赖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锂电池等替代能源无疑前景广阔”。而赛迪顾问提供的
    数据表明,中国的锂电池产能还将进一步增长:在一系列投资下,2015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能将达到39亿安时。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新能源汽车专家赵英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目前国内锂电池行业新增的产能主要是在组装这一块儿,而在关键材料,比如,正极、负极、隔膜等方面,并没有多少。赵英提醒:“国内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宜横向扩大应用范围,而非一味纵向扩大产能。”

          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连带效应
      
          从2007年1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一直到今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有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政策及由此产生的市场预期,一直在推动着锂电池行业的发展。
      
          在政策利好推动下,全国锂电池和相关上下游产业迎来了投资热潮。目前全国共有正极材料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近50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经理吴辉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2011年全球正极材料市场总销量为59470吨,国内产量已达29450吨。
      
          资本市场的追捧进一步加剧了锂电行业的热度。近年来,多家锂电企业相继登陆A股市场,并创造上市首日飙升约186%,连续四个交易日收出涨停等现象。来自信达证券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涨幅榜前列几度被锂电池概念股占据。
      
          有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产能20亿安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东三省和京津唐汽车产业聚集区,其中珠三角产能7亿安时,长三角、东三省和京津唐产能均在3亿~4亿安时。
      
           此前全球知名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发布报告显示,至2015年,中国乘用车EV/PHEV和电动商用车需求在12万辆左右,需消耗锂电池约9亿安时,仅占当期产能的23%。
       
          除了新能源汽车政策对锂电池的带动效应之外,国家对未来电池发展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年3月1日,由工信部与环保部共同研究起草的《
    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也被认为利好于锂电池行业。铅酸电池因为污染严重、充电次数短等原因将让出部分电池市场份额。
       
          自今年以来,国内又有十几家中外企业投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产能有望快速释放。赵英分析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进缓慢,锂市场应用还没完全打开的情况下,产能集中释放必然导致过剩。”
      
      产能过剩背后的低端陷阱
      
          在原本技术不成熟、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电池产能的快速释放带来了诸多隐忧。
      
          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近年来国内涉足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不仅国外电池制造商也积极与国内整车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布局该领域,
    山东河南、江浙、广东等地的民营企业也异常活跃,。
      
          虽然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已经出现,但是目前国内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却依赖大量进口。有资料显示,中国电池隔膜进口依赖度达到80%以上,电解质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进口依赖程度更是高达80%~90%。在四大核心材料中,仅有电池正负极国产化比例较高。而动力汽车电池隔膜只有实验室产品,与国外技术差距甚大。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上汽集团考察过全中国全部的锂电池厂,最后下定决心和美国A123合作,原因就是国内几乎没有能够满足汽车需求的电池。
      
          在锂电池领域的几家上市公司中,技术方向也各不相同:稀土高科利用1997年首次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开发
    氢锂电池项目,澳科力远正谋求从丰田混合动力装置镍氢电池材料供应商向镍氢动力电池组的成品供应商的转变,中信国安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锰酸锂产品作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已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装配到50辆纯电动大客车上,而江苏国泰、多氟多则将主要精力放在锂电池电解液方面。
       
          据了解,满足电动汽车要求的锂电池其成品率应在60%~70%,成品率能够达到80%以上即可盈利,若达到90%左右的成品率其毛利就能达到40%,而目前国内较好的电池厂仅能达到60%以上的成品率。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表示,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研发起步较早,通过检测的企业只有100多家,但是由于缺乏国家统一评价体系、评判标准混乱以及门槛太低造成了当下锂电池行业产能急剧扩大、良莠不齐。
      
          而对于锂电池的标准问题,赵英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锂电池的标准不统一,也不能统一。锂电池应用领域广泛,而针对不同的领域,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也有业内专家分析说,目前国内电池厂成品率低与设备水平有关。大多数的电池厂装备的水平不够先进,一些新投的企业,目前设备基本上从日韩进口,虽然先进,但是技术积累和管理跟不上。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