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2009年铜市上半年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5   作者:佚名
    铜之家讯:   (2009铜半年报)内容摘要:  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体的集体救市行为使得资本市场中资金充沛,诱发的被动性通胀推高商品价格

     

      (2009铜半年报)内容摘要:

      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体的集体救市行为使得资本市场中资金充沛,诱发的被动性通胀推高商品价格;

      各国货币基本保持稳定,在小幅区间内波动,美元的暴涨暴跌仅为价格触发性因素;

      现货基本面尽管仍实质上堪忧,但充沛的资金足以消耗过多的产能,即使未进入终端消费市场;

      经过2008年下半年的一轮商品价格暴跌洗礼之后,新年伊始,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过后,资金商品市场,年后LME铜价格更是以月均500美金的价格稳步攀升,期间受现货市场的恢复弱于资本市场的影响,从而进入第二季度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的拉锯攀升主导了市场。针对上半年的市场我们应该从现货与资金两方面来进行更进一步的阐释。

      一、现货基本面

      1、铜消费

      从全球的精铜消费数据上看亚洲地区是最近2年间唯一消费增长的地区,尤其是中国地区的消费增长成为2009年全球的最重要增长,这里更多的受益于中国政府的财政性支出的效果,这里面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2009年前六个月的月均精铜消费量达到46.2万吨。北美地区的铜消费量由于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在全球出现了率先的大幅下挫。从数据上看中国的消费量已经相当于欧美的消费总和。

      2、铜原料——依然偏紧

      2008年下半年铜价的暴跌使得上游的众多矿山及冶炼厂措手不及,铜原材料的市场交投在09年一季度非常清淡,更多的企业选择了减产,随即精铜的加工费随着供给量计划的削减也一路下滑,中国市场也基本在消化前期的库存,由于欧美地区的经济下滑使得废铜的供应受到了限制,较低的铜价也挤压了废铜的收益率,一季度的废铜市场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供应上一直处于偏紧状态,当然同期下游的需求也相对疲弱。

      在中国农历新年过后由于铜价出现一定的恢复性上涨,二季度的铜精矿市场开始出现中国买家的活跃身影,这也是国际铜市场所寄予希望的结果,中国市场消费的率先抬头使得国际市场调高了对铜价的预期值,大量的进口中除了纯粹的消费因素(当然我们仍认为今年的全年消费不容乐观),在二季度套利盘的出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废铜市场的持续吃紧成为在本轮铜价上涨的诱发因素之一,由于长期在中国铜消费比例中的结构一致较高,突然间的供应停滞使得同期对精铜矿的消费开始增加,当然这是从比例上衡量,同期的铜消费也处于不佳的状态,进入到二季度中国市场及国际市场的相对走稳,及前期实行的各项财政政策效果在实体经济中有所显现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铜消费的下滑基本触底开始企稳。

      3、电铜副产品——硫酸

      经过2008年的大萧条后,随着下游消费的有所恢复,硫酸市场也开始复苏,但由于去前期原材料充足以及硫酸的供应过剩,硫酸的价格在一季度仍然没有起色,同期的库存仍然给电铜冶炼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硫酸价格的恢复依然困难重重。进入二季度低价的进口硫酸大量的涌入市场使得硫酸行业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硫酸生产企业全面处于亏损状态,中国主要的六家铜冶炼厂的硫酸产量同比增加4.84%。相信在现在铜价依然强劲上涨的时期,廉价的高库存硫酸对铜冶炼企业的影响受到电铜高收益的部分抵消,但在铜价一旦出现滞涨及开始下滑时,硫酸的库存积压将对铜价的下滑起到助推作用。

      4、电铜、铜原料——进出口情况

      从国家海关的数据来看,2009年上半年电铜的产量基本持稳,同比依然出现了小幅增长,涨幅同比有所下降,但电铜的进口量同比出现了负增长,尤其在第二季度的进口量连创历史新高,合计进口量178.24万吨。废铜的进口由于受精铜价格下跌的挤压及欧美经济的影响在第一季度表现很差,而进入到第二季度伴随铜价的攀升情况有所好转,与精铜的进口量合计173.99万吨,二者合计超过同期国内精铜消费总量(当然中间有部分来料加工,但据统计剥离来料加工部分进口量也远超同期消费量),这里还没有统计国内自有矿的产量。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进口,难道中国的消费真的比所统计到的数据更为乐观吗?国际间商品和资金的逐利性流动——跨市套利为天量进口的主要推手。

      在09年的前5个月进口明显是有利润的,但在第一季度全球商品经过去年的暴跌后是市场相对比较谨慎,尽管消费疲弱,国内的进口量在春季备货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一定的增长,在本年度4月份铜价第一次触及4万以上价格时更是激起了第二轮进口的浪潮,当然这中间有国储收储的插曲,有色金属振兴计划也为市场调高了消费及行业增长的预期,消费的疲软成为市场中现货与预期最大的分歧,由于本轮经济刺激计划中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在上半年到位,使得需求量上半年的增速加快,出于对下半年增量不足的忧心市场在价格4万以上的攀升步伐开始放缓,现在市场很大的一个疑虑在于对6月份进口量的预期与实际值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市场出现两种推断:一、国储的收储;二、游资在中间贸易流通环节的囤货行为。

      5、库存

      电铜库存、价格、消费平衡

      本轮铜牛市的上涨背景之一在于持续的低库存,随着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工业增加值的下滑使得全球铜显性库存出现了一定的上升,这里面统计的是LME库存,不可否认在今年的部分时间大量的LME库存流入了亚洲的中国地区,且有新闻报出一定数量的进口铜堆积在港口的保税区内。尽管库存量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但相对于2004年以前的库存量仍处于历史的相对低水平,低库存仍然将支撑铜价。

      二、资金面非常充沛,通胀预期推高商品价格

      注:current prices = 即期美元计价铜年度均价

      constant prices = 以2000年美元为基期的铜价(2009年度数据为终值现价)

      上图是铜的实际价格与名义年均价的对比图,我们对实际价格以2000年为基期做了回归计算,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属于金本位制,折算成美元作为参照仍有意义在于美国无疑是在上世纪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即便如此我们可以看早在二次世界大战(美国30年代大萧条前后时间)至全球再次遭遇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全球的铜价普遍出现通货紧缩的状态,这一状态表明商品的名义价格一直长期高位运行于实际价格之上,如此低廉的商品价格促使全球在二战期间遭遇创伤的国家迅速的发展自身的工业,当然以当时所需资源的全球总量来看对同期的供应也是相对较小的,这也是商品价格长期运行于低位的原因之一,石油危机的出现使得发达国家对资源的概念警钟长鸣。

      进入80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随即逐渐融入了世界经济内,这种商品价格平价体系伴随像中国这样的新型市场国家的进入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期持续了20年(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本世纪初)在这一阶段商品的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基本相符合,进入到本世纪初期,资源的矛盾日趋激烈,很多是建立在未来时期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这一分析我们用在CRB指数上可能更据说服力,但本文主要阐述铜价的变化。

    [1] [2] 下一页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