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铜业技术 » 正文

    《氧化铜粉标准》编制课题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6
    铜之家讯:氧化铜粉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氧化铜粉标准》编制课题组二00九年八月目录1 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标准编制意义32 编制过程53
     氧化粉标准
    (送审稿)
    编制说明
    《氧化铜粉标准》编制课题组
    二00九年八月
    目 录
    1  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标准编制意义·················3
    2  编制过程·········································5
    3  适用范围·········································7
    4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7
    5  编制原则·········································8
    6  技术内容说明·····································8
    7  标准实施建议·····································11
    《氧化铜粉标准》编制说明
    1  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标准编制意义
    随着我国铜冶炼产能的不断增加,铜的深加工产品氧化铜粉应用广泛,不同行业使用单位对氧化铜粉的质量要求不同,制定该产品的标准等级,使各种用途的氧化铜粉均有标准可依。
    1.1 氧化铜粉的市场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稳定而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家电、冶金、化工等主要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铜产业的快速增长,其中铜冶炼行业2006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为88.39%,2007年增长率为39.86。
    其中氧化铜粉作为铜基粉体材料,近些年在工业应用领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氧化铜粉目前国内市场主要是作为催化剂及氧化剂应用于工业生产当中。但是近几年随着产品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其在电子产品生产、化学试剂等方面的需求也快速发展起来。
    但是长期以来受到生产技术及原材料方面的限制,国内氧化铜粉生产成本高,产品品质相对进口产品较差,主要是目前国内氧化铜粉生产企业较少,产品技术发展缓慢。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氧化铜粉产需矛盾非常突出,国内市场表现出明显的供不应求。
    2003年我国氧化铜粉产量仅1932吨,到2008年行业产品产量达到5911吨。近几年行业产品产量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
    我国氧化铜粉需求规模逐年扩大,2003年国内市场需求为25070吨,到2008年国内市场需求以达到45356吨,年需求增长幅度均超过10%。
    氧化铜粉作为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其市场需求增长稳定。近几年,氧化铜粉体作为催化剂在工业领域中的需求增长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同时陶瓷、搪瓷、玻璃行业近几年对氧化铜粉作为颜料的需求也以较为稳定的速度发展。
    1.2 氧化铜粉生产工艺
    目前国内外氧化铜生产最成熟工艺有铜粉氧化法、硫酸铜煅烧法、碳酸铵亚铜浸取法及可溶铜加碱合成法。目前工业生产多采用铜粉氧化法。
    铜粉氧化法是以铜灰、铜渣为原料在焙烧炉中用煤气加热进行初步氧化,以除去原料中的水分和有机杂质。生成的初级氧化物经自然冷却、粉碎后,在氧化炉中进行二次氧化,得到粗品氧化铜,反应如下:
    2Cu+O2→2CuO
    Cu20+1/2 O2→2CuO
    将粗品氧化铜净化,经离心分离、干燥,在450℃下氧化焙烧8h,冷却后,粉碎至100目或200目,再在氧化炉中氧化,制得氧化铜粉产品。
    1.3 国内相关标准概况
    国内暂时没有氧化铜粉产品的国家标准。相关产品有2003年11月发布的《化学试剂 氧化铜粉》国家标准GB/T674-2003。
    1.4 氧化铜粉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氧化铜粉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竞争力弱
    我国氧化铜粉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产业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能力;并且与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相比,我国多数氧化铜粉企业极其缺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进行全球范围内营销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2)加工和管理水平落后
    不少地区企业的加工制作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氧化铜企业,由于规模小,设备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制做出的产品符合下游企业生产需求标准,给企业造成损失,同时,这类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很落后。
    (3)市场竞争形势加剧
    国内氧化铜粉工业目前除了国内企业的直接竞争外还要面对外商的竞争,竞争将更加激烈。
    我国的氧化铜粉需求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增加,这就要我国氧化铜粉制造厂共同努力,研制生产出具有竞争能力的高品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氧化铜粉行业成为一个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
    2  编制过程
    (1)开题报告
    2007年4月,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现场调查,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有色金属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框架要求,拟定开题报告。
    (2)2008~2009年研究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生产现状调研,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氧化铜粉的各项指标,完成初稿文稿。
    (3)2009年4月完成《氧化铜粉》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4)2009年5月2009年5月在云南昆明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持召开的标准讨论、审定会上,对GB/T XXXX-XXXX《氧化铜粉》(讨论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形成如下会议纪要:
    a.标准文本“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GB/T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与判定方法”和“GB/T8710 数值修约规则”合并为“GB/T871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与判定”
    b.标准文本“3.3 化学成分 氧化铜粉各牌号…”改为“3.3 化学成分 氧化铜粉各品级…”。
    c.标准文本“5.1 氧化铜粉…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此内容应加到文本中“6 包装、标志、储存和运输”项中。
    e.标准文本“5.3每批产品…”修改为“5.3氧化铜粉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天,同一批原料生产的产品为一个批次,每个批次不大于1000kg。”
    f.标准文本“5.5 检验结果…”修改为“5.5 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及修约后数值的判定按GB/T8710中的规定进行”。
    g.标准文本“5.6 外观质量与本标准3.1条款…细度检验结果与本标准3.2条款…”修改为“5.6 外观质量与本标准3.2条款…细度检验结果与本标准3.3和3.4条款…”。
    h.标准文本6.1条款修改为“6.1  氧化铜粉用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烫封。每桶净重25 kg或50kg。也可用复合纸袋包装,采用复合编织袋内衬一层考铝箔纸真空包装,每袋净重25kg或50kg两种规格。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符合JJF1070的规定。需方如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
    i标准文本6.2条款修改为“6.2包装桶(袋)上应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等级、净重、批号、包装日期和其它有关标志。每批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名、等级、批号、包装日期、产品净重和件数、产品质量和本标准编号。
    j.标准文本中增加条款7“订货单(或合同)内容”项。
    k.完善附录中的推荐性检验方法,验证工作由大冶有色公司完成。
    会议责成起草单位大冶有色公司组织起草小组成员就《氧化铜粉》国家标准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征求意见,按期将审定稿提交到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3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铜粉氧化法、硫酸铜煅烧法和碳酸氢铵-氨水亚铜浸出法所生产的氧化铜粉。本产品用于玻璃、搪瓷、陶瓷等的着色剂和磁性材料的原料,用于制造烟火、染料、触媒、以及其他铜盐,还用于人造丝工业及电镀行业等。
    4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1)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2008年下达标准计划(计划项目号:20079150-T160),由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负责起草GB/T××××-××××《氧化铜粉》国家标准。
    (2)《有色金属标准编写培训讲义》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
    (3)《国家标准制定程序》GB/T16733-1997
    (4)《中国化工产品大全(第三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化学工艺设计手册(第三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化学试剂 粉状氧化铜》GB/T674-2003。
    5  编制原则
    由于国内原料中杂质成分和含量不同,除杂效果也不一样,所得氧化铜粉的主成分高低和含杂质量也不同。因此,本标准本着即符合使用方对氧化铜粉质量的要求,又本着尽可能符合多数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而制定。以此,本标准制定本着有利于保障国内氧化铜粉产品的质量,规范供需双方经贸行为,减少异议的产生为目的,引导和推进我国铜产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本标准格式按GB/T1.1-2000标准要求编写。
    6  技术内容说明
    6.1主要技术内容
    (1)产品品级划分;
    (2)规定各等级的主成分和杂质含量;
    (3)验收规则;
    (4)其他标准规范要求。
    6.2主要技术内容
    (1)关于标准名称
    为区分化学试剂类粉状氧化铜,且国内生产厂家的通用产品名称,本标准定义为:氧化铜粉。
    (2)品级划分
    根据国内生产厂家采用的生产工艺及其实际生产情况和产品使用厂家对氧化铜粉的要求,本标准拟定划分为三个品级,即优级品主成分不小于99%,一级品主成分不小于98.5%,合格品主成分不小于98%。
    (3)杂质成分确定
    杂质成分项目和具体数值要求,主要考虑其下游使用行业对其质量的要求和多数生产厂家实际生产工艺方法情况而定。
    杂质成分项目:参照电镀、油柒、印染及烟花等行业及多数厂家采用的铜粉氧化法生产工艺,根据其原材料、辅料的化学杂质成分,氧化铜粉的化学成分主要控制的杂质成分初步定为盐酸不溶物、氯化物(Cl)、硫化合物(SO4)、铁(Fe)、总氮(N)、水溶物六种成分。
    杂质成分限量要求:以考察收集的国内主要厂家的产品杂质含量,及部分使用厂家对杂质限量要求为基准,兼顾供需双方利益为准则,确定不同品级下不同限量要求。具体要求见下表:
    名 称
    优级
    一级
    合格
    氧化铜(CuO)/%
    ≥99.0
    ≥98.5
    ≥98.0
    盐酸不溶物/%
    ≤0.05
    ≤0.10
    ≤0.15
    氯化物(Cl)/%
    ≤0.005
    ≤0.010
    ≤0.015
    硫化合物(以SO4 计)/%
    ≤0.01
    ≤0.05
    ≤0.1
    铁(Fe)/%
    ≤0.01
    ≤0.04
    ≤0.1
    总氮量(N)/%
    ≤0.005
    ——
    ——
    水溶物/%
    ≤0.01
    ≤0.05
    ≤0.1
    注:表中“%”为质量分数。
    (4)外观
    根据氧化铜粉的物理特性确定其外观要求。
    (5)细度
    根据生产工艺方法和使用厂家的要求确定细度的划分。具体要求如下:优级品细度(200目筛残余)≤1%;一级品和合格品细度(100目筛残余)≤1%。
    (6)验收
    目前绝大部分氧化铜粉的销售是以供方检验结果作为结算依据,需方可进行复验。
    (7)实验方法
      目前在无其它分析标准可直接引用的情况下,本标准中暂定以我公司的现行分析方法,结合收集的部分企业分析方法,以附录方式推荐使用。
    a.氧化铜量的检验方法按附录A。
    b.盐酸不溶物含量的检验方法按附录B。
    c.氯化物含量的检验方法按附录C。
    d.硫化合物含量的检验方法按附录D。
    e.总氮含量的检验方法按附录E。
    f.铁含量的检验方法按附录F。
    g.水溶物的检验方法按附录G。
    h.细度的检验方法按附录H。
    7  标准实施建议
     本标准由行业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附:征求意见反馈处理表
    征求意见反馈处理表
    序号
    标准条款号
    意见内容
    提出单位
    处理意见
    1
    1 范围
    增加可溶铜加碱合成法
    上海绿源精细化工厂
    采纳
    2
    3.3化学成分
    盐酸不溶物氯化物杂质含量适当防宽
    上海绿源精细化工厂
    调整
    3
    3.3化学成分
    总氮量只考虑优级品
    上海绿源精细化工厂
    调整
    4
    3.3化学成分
    铜主量中应考虑铜和氧化亚铜
    上海绿源精细化工厂
    不采纳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