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资讯 » 正文

    武汉从未“暂停”——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战“疫”手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朱延静
    铜之家讯: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题:武汉从未“暂停”——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战“疫”手记中新网记者 李亚南在一些人眼中已经按下“暂停键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题:武汉从未“暂停”——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战“疫”手记

    中新网记者 李亚南

    在一些人眼中已经按下“暂停键”一个月的武汉,在另一些人眼中,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

    截至2月19日,全国已有278支医疗队,32395名医务人员从各地驰援湖北。

    作为其中一员,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医生程秦犹记得初来乍到时,有天晚上推开窗户,听到附近小区许多人在喊“武汉加油”。

    从新开病区时24小时内收治30名患者,到如今病区黑板上住院总人数的逐渐下降,程秦亲眼见证着这些改变。

    “这里的人们虽然正饱受痛苦,但这座城市却蕴含着勃勃生机。”他在手记中写道。

    北医三院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近日被患者治愈出院的好气氛笼罩着。

    日前,36岁的患者小丰在核实核酸检测和CT结果后,依照完整的出院流程,坐上了接患者出院的转运车。

    她出院时带走的不仅有新衣物,消毒干净的随身物品,还有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制作的“毕业证书”贺卡。

    其实,小丰也是同济医院临床一线职工。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消化科护士张雪倩在手记中写道:一次无意间听到共同抗“疫”的当地医护人员用方言交谈,才意识到这里的病人中有一些就是他们的同事和家人。

    “一直以来,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我们外来支援的医务人员身上。但在我们之前,他们不知已经在身心双重压力下撑了多久。直到现在,他们还在全身心投入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救队友、家人和更多患者”。

    平时隔着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医患之间如何有效交流?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骨科护士王心锐在手记中透露,在长期接触过程中,医患之间也慢慢有了默契。

    “在病房里只需要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我们有时就明白了彼此的意思。我能感受到你的紧张,我也能让你感到心安,这就是医护与患者之间特别的沟通方式。”

    北医三院治愈的首位患者领到“毕业证书”。 钟欣 摄

    北医三院治愈的首位患者领到“毕业证书”。 钟欣 摄

    然而,对于一些表达困难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必须要一遍遍仔细巡视和观察,从他们的表情到状态的细微变化,及时判断该采取的对策。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生死时速”随时可能发生。这一瞬间也许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患者的生命,但也可能在下一个交接班的空档,得到竭力抢救过的患者的噩耗。

    常面生死,是一种什么感受?这些一线医护人员的战“疫”手记,透露出了对生命以及“小确幸”的弥足珍惜。

    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护士王立强在手记中说,收到患者家属悼念亲人的短信,仍然会忍不住泪目,但他会尽力不弄花自己的护目镜,因为躺在病床里的患者还等着看护。

    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护士朱正财记录道:40床阿姨的声音传来“送手纸的小伙儿,你来了……”,47床的长发大姐姐已经下床开始活动了,49床的大爷和50床的大妈又开始了互“怼”模式……我的心里有点小开心,这里面有我们一起努力的小小成果。

    “穿着隔离衣从清洁区、缓冲间推开一扇扇门进入病房”,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张瑞涛写道:新冠病毒似乎试图透过病人窘迫的面容、40多次的呼吸频率、低到百分之70-80的血氧饱和度、CT上白花花的肺来告诉我们,它有多嚣张。而我们必须用自信、专业和关怀让病人燃起希望,去救治数字背后活生生的病患。

    “鼻导管吸氧、经鼻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气管插管……随着治疗逐步升级,大部分病人的病情趋于稳定,但还是有病人没能挺过来。”张瑞涛感慨:在大众的印象中,医护应该见惯生死不为所动,但离世的生命背后有我们的努力、坚持,性命相托的分量太重,我们怎敢懈怠、怎会不动情。

    “作为来武汉工作的医疗队成员,我们只是这场大战的一颗螺丝钉。武汉的同道们已经连续奋战两个月,他们的压力、疲劳难以想象。”张瑞涛在手记中说:病毒可以无处不在,参与此次战“疫”的昼夜颠倒的班车司机、马路上执勤的警察和公务人员、保持城市整洁的环卫工人、听从政府号召在家里不出门的普通市民,每个人都是主角。武汉、湖北、全国每一个人,都处在抗“疫”的最前线。(完)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