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地方政府债务困境:领导被堵门要债 辖区供水遭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浩成
    铜之家讯:捂不住的地方债 监管加压地方债已渐上“正途”,但是,需警惕局部“弯道下坡”险象环生,还债压力带来的三大动向暗流涌动位于内

    捂不住的地方债

    监管加压地方债已渐上“正途”,但是,需警惕局部“弯道下坡”险象环生,还债压力带来的三大动向暗流涌动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边境的乌拉特后旗,2004年实施旗政府所在地搬迁。10年来,一座漂亮的草原新城拔地而起,摆脱了原来蜗居在山沟里交通不便、缺乏用水的局面。但是,搬迁也形成了大量的政府债务。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党委书记杜占贵说:“如果不是矿业经济下滑,我们的债务可能已经靠自己的财力消化完了。”而近两年的经济下行,让这个以、铁矿采掘业为主的地方财政大幅减收,还债变得遥遥无期。

    记者在东、中、西部十个省、市、自治区采访发现,因收入增速下降、发展方式转变缓慢,一些地区债务问题已经开始凸显。

    举债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债务规模增速在一系列新措施下有所放缓,地方债管理亦日趋规范。

    但是,伴随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陡然降温,过去借债发展、靠卖地还债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有的地方的债务风险迅速积聚。因债务进入集中还款期,有的地区对土地更为依赖,逆市场形势加速卖地步伐;银行等金融部门因担忧地方债风险对政府贷款往往“明松暗紧”,使得有的地方“腹背受敌”。地方债危局,对健康发展、政府信用、社会稳定等都构成压力。

    举债发展利弊共显

    “发展型举债”是我国地方债务区别于国外政府性债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国家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四处处长雷达认为,不同于“消费型举债”,我国的地方债在积聚风险的同时,也支撑了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为防范风险筑起牢固的“防洪堤”。

    本刊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举债发展克服了一些地区可支配财力不足、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对等的约束,促动了城市发展。

    雷达说,我国土地收储涉及的政府性债务约1.6万亿元,对全国34个重点城市的审计表明,这些城市举债收储的土地超过16万公顷,即使充分考虑土地价格波动、下降的因素,这些土地也可消化地方债可能形成的坏账。

    客观来看,地方债推动了各地城市面貌的根本改观。审计表明,市政建设是地方债的最大投向,截至2013年6月末,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10.88万亿元债务中,有3.8万亿元用于市政建设。本刊记者采访看到,不少城市因此旧貌换新颜,举债建设使城市的功能更完善、出行更方便、环境更优美、生活更舒适。

    地方债在“保基本、兜底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些财政实力弱的地区,群众迫切的现实需求不容政府“量力而行”,而窘迫的财政又不容政府“尽力而为”,面对两难,举债建设带来了群众盼望已久的住房、医疗、教育等设施改善,较大程度推进了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审计表明,我国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地方债,在地方债支出中名列第三位,仅次于城市建设和土地收储,总量约6800亿元。

    按照国务院要求,审计署2013年组织对全国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并得出“总体可控、局部风险”的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陆续推出一系列“开正门、堵偏门”的地方债管理新举措,这些措施与财政、货币、土地和信贷等政策相配合,收效明显。

    今年以来,国家审计署跟踪审计了2013年6月底以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变化情况。从审计情况看,财政部等部门和相关地方加强了债务统计、对账及风险分析预警等工作,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的措施正在显效,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有所放缓。2013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审计的9个省本级和9个市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增长3.79%,比2013年前6个月平均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

    但同时,地方政府举债方式不规范、借新还旧的数额较大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局部地区的风险较大。雷达说,地方债风险虽总体可控,但由于全国财政收入不可能打通使用,并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有风险。另外,部分省本级债务借新还旧数额较大。2013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9个省本级为偿还到期债务举借新债579.31亿元,但仍有8.21亿元逾期未还。

    地方政府债务举借和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仍存,“多头举债”、举债方式泛滥日益推高了融资成本。目前,地方债涉及的债务主体超过15万家,银行、信托、BT、证券、保险、融资租赁、拖欠工程款、集资等方式“百花齐放”,其中信托、BT等方式的融资成本达到20%左右。

    经过审计,地方债“底数不清”得到解决,但一些债权人认为,地方债规模存在瞒报。

    西部某省一位建筑商告诉本刊记者,政府在审计的过程中“捣鬼”,让一些已完工的工程不上账,也进不了审计视野。他承揽的一个市政道路工程,2011年8月完工通车,总价是1400万元,工程完工以后,审计局委托的审计师事务所不给出审计报告,也就上不了财政的账。在这种情况下,在财政局的账上,政府给工程的预付款,体现为企业对政府的欠款,政府由债务人变成了债权人。他说,此类现象在当地十分普遍。

    123下一页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