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年底,有色金属板块的关注度虽已降温,不过,随着原油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板块内各品种的波动性反而提高。具体到铜价,尽管年底时段的交投通常以
锁定获利的轻仓为主,且铜在现阶段缺少基本面强指引,但在这样的氛围下,铜价才更加具有大幅度波动的可能。笔者认为,在年度交替时段,铜依然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很可能2015开年,出现相对低点。
1、"低增长,低通胀",大宗商品延续熊市
从大的宏观角度考虑,2015年全球经济体的整体氛围将以"低增长、低通胀"的方式展开,除美国外,欧元区、日本,甚至中国,所面临的低通胀隐忧加重。这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第一,宽松政策下,发达经济体的通缩压力源自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欧元区通胀指标远远偏离2%的目标水平;第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无论是工业原料供应国,还是制造业国家,都面临着极大的产能过剩压力;由经济转型承载的需求增速已经降低,供应过剩成为多数基础原材料的主流趋势,这极大的压低了产出品价格并压制PPI,最终拖累CPI。年初以来CRB指数已经大跌逾14%,或连续第四年收阴;铁矿石指数大跌逾46%;国际油价更是在半年的时光里从最高的113.9美元跌破了60关口,但大宗商品的整体交易情绪还将在2015年延续熊市特点。低通胀,甚至是通缩压力,成为宏观层面的一大主线。
2、供应充裕将使铜价交易重心继续降低
2014年铜价的交易重心在反复波折中继续下降,截至12月中旬铜价年初以来已经跌逾6%,其间,铜精矿供应充裕开始向精铜传导、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需求隐忧,以及包含"青岛港事件"在内的信用风险,是趋势性、阶段性冲击铜价的因素。与之对应,国储可能进行的收铜操作使精铜过剩量不及预期、交易所显性库存大幅流出是支持铜价振荡中反复反弹的因素。
2015年,铜价的交投重心还将在振荡中继续下移,是市场各方普遍抱有的看法。多数投行认为,铜均价重心将在2014年基础上再下降5%-7%,即伦铜均价可能跌至6230-6380美元,相应振幅集中在5880-6880美元间。可以说,市场对铜市场的分歧不大,其难点在于节奏的把握。从2012年开始,铜价的下滑以"振荡-重心下移-振荡"的缓慢方式进行,这与多数大宗商品的趋势性下跌明显不同。
Codelco发往中国的年度现货供应升水幅度维持在每吨138美元,Freeport铜金公司刚刚谈妥的107美元/吨、10.7美分/磅的高位加工精炼费,都显示着2015年铜供应将走向更加宽松的方向。
3、跨年阶段,铜价出低点概率大
就价格分析,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是2014/2015跨年或者春节前的这段行情。我们认为,短线在原油价格维持低迷的环境下,铜价继续下行的概率很大,内外盘铜价很可能走出2014年新的低点,进而使2015年一季度开年阶段直接面临交投重心在6200-6300美元,且处在较低位置6000美元上下的铜价。而在相对低点,有一些因素需要注意。
首先,是对于供需平衡的看法。实际上,市场对2014年的精铜供求最初持过剩60万吨的预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助于模糊中的收储因素,ICSG已将2014年全球精铜市场的供求平衡调整为短缺30.7万吨。这意味着,在短缺环境中,年度铜均价依然下跌了6%,而2013年也短缺了20余万吨。2015年,鉴于可能存在的精铜冶炼瓶颈以及废铜原料供应减少,市场认为铜精矿供应充裕可能不会使精铜市场出现大规模过剩:ICSG认为2015年全球精铜将供应过剩39.5万吨,而此前预期在59.5万吨。另外,由于铜均价已经在前两年的连续短缺中出现下滑,因此,当铜市实质性的转为过剩时,铜价下跌幅度却可能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