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经济 » 正文

    央行是否应该加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9  来源:经济导报
    铜之家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CPI创出37个月以来的新高。在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央行是否应该加息?

      战通胀还得再加息

      笔者认为,在通胀趋势没有得到明确控制前,宏观政策的放松只是市场的一厢情愿。考虑到前期的一些行政措施的退出,三季度的价格形势不容乐观。在金融市场回复平稳之后,央行9月份还应果断加息应对通胀。

      分析7月份的CPI构成,食品依旧是价格上涨的推手。未来,食品价格恐怕很难见顶回落。而且,7月份非食品价格走势也值得关注,这也反映了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中长期趋势。

      就外部经济环境而言,新一轮量化宽松或许就在眼前。美债危机已经证明,解决美国的经济增长困局,恐怕仍在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上。此前,日本、瑞士相继表示将进行政策干预以抑制本国货币升值。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新一轮量化宽松周期,那么,因欧美债务危机而回落的大宗商品价格,恐怕中期又将重回升势。

      笔者认为,在欧美债务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平复后,国内宏观政策的重心将重新回到既定的通胀管理之上。央行在8月初的半年工作会时曾重申,“下半年,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由此看来,央行在8月底加息的可能也无法排除。

      另一方面,回顾既往政策调控的进程,决策层往往要在CPI稳定回落三四个月后才会认为宏观调控在物价方面取得确定性的成效。而眼下,经济学家已普遍将通胀顶点后移到三季度,也有观点认为至少要到10月才能见顶,如此看来,年内1到2次加息应在预期之中。

      应抓主要矛盾——储蓄负利率

      自从去年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以后,央行便开始了收紧流动性的日常管理。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央行已经连续4次加息、12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几乎每一次CPI数据公布的前后,央行都会推出“提准”或加息的手段,使其成为与CPI数据公布相呼应的一种“组合拳”。

      但从中也可看出,在政策调控手段的运用中,央行更偏向于使用“提准”这种数量调控工具,而对加息这种价格调整工具的使用十分谨慎。

      对加息动作推出的过于谨慎,造成一个直接结果是,我国目前的银行储蓄利率与CPI之间的“剪刀差”已经越来越大。按照7月份的CPI水平,我国目前的负利率已经高达3个百分点。负利率的存在,意味着储户的资产缩水,也意味着资源错配,一些能够得到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实际上是在利用这种错配剥削储户的利益。

      因此,央行在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选择上,应当更注重于运用加息工具,努力缩小随着CPI走高而正在扩大的负利率口子。

      当然,不断地加息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但是,任何政策的出台,都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方面,对于央行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主要矛盾,对于当下的金融市场来说,储蓄负利率就是一个必须正视的主要矛盾。

      全球都不应再加息

      民生证券副总裁滕泰认为,加息在中国并不能明显降低消费或投资,不能降低总需求,因而不能抑制通胀。不仅如此,加息还会增加企业财务成本,并吸引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当前状况下,应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抑制通胀。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全球都不应再加息,一旦加息很可能会引发债务风险,使得一些负债浮出水面。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认为,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美债危机蔓延,美国大开QE3已不可避免,未来加息是不明智的决策。宏观经济调整陷入困境,任何政策手段都成为短期行为,惟有加大经济结构的改革和转型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还有专家指出,中国通胀不是单纯货币超发所致,而是与国际大宗商品、国内食品价格密切相关,继续以货币紧缩抑制通胀很难有效果。尤其是,在美国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更不能再采用紧缩货币政策了。

      渣打银行此前也表示,1月份以来,在贷款配额约束下,货币总量的增长已稳定放缓。央行的目标是2011年将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官方总额控制在人民币7.5万亿元,今年前5个月的信贷增量与这一目标相符,且5月份官方的货币供给(M2)增长率同比放缓至15.1%,8月之后中国通胀率将开始下降,市场情绪将转向乐观。正鉴于此,央行加息窗口正在关闭,今年将不再采用利率调整手段。在上一轮周期,央行也是在通胀见顶前停止加息的

      加息将导致利差进一步扩大

      当前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物价过快上涨。从影响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看,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成本推动的。治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收紧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较有限,应该主要通过增加供给的办法来应对。从国内CPI走势来看,7月份CPI增幅趋缓,预示通胀可能已经见顶。由于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具有“时滞”效应,应防止物价见顶回落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超调”风险。

      从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已不大。目前,我国银行系统存款总额中约29.7%已被冻结,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大大减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持续上调准备金率,也导致中小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耗尽,继续“提准”的可能性很小。

      年内也不太可能继续加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常,没有过热和过度投资,根据衡量投资效率的增量资本产出率指标(ICOR),我国投资效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没有必要通过加息抑制投资增长。加息对存款的影响大于对贷款的影响,对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直接作用不是特别大。随着国内利率大幅高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基础利率,加息将导致利差进一步扩大,热钱异动可能冲击我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