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到13日,第五届“全球电机系统能效论坛”在北京召开。
“全球电机系统能效论坛今年第一次把会议地点选在中国,也是首次选在亚洲地区,表明中国电机能耗形势正在引起世界关注。”国际铜业协会全球能源和电力项目总监周胜说。
周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国内企业对国际铜价缺乏抗风险能力,上游价格快速增长挤压中游和下游环节的生存空间,而下游的空调企业也处在困境中,只有加快整合,做大做强才可能获得生存机会。
能耗状况堪忧
在周胜看来,中国电机系统的能源节约存在着巨大的提升潜力,提高中小型电动机的能源效率,无疑是工业终端设备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中国,电机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量的60%。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机和电机系统组件生产基地之一。”他指出,目前在中国整个中小型电机产量中,高效电机市场份额只是10%。随着中国电机产品的出口,提升中国电机系统能效,就不仅对中国经济大有裨益,也必然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可持续能源供应。
电动机能效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中国在2020年全部使用高效电动机,每年就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2.6亿吨二氧化碳和78.9万吨二氧化硫。
周胜认为,中国在能源上的最主要利用形式电力方面的利用率很低。“电力能源的相对不足与浪费之间形成很大反差。”
周胜对铜始终情有独钟。他指出,铜是提高所有电机工作效率的关键,而且通过采用在变压器和电动机上使用铜部件来提升电力能效,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
据透露,目前,国际铜业协会正在与云南铜业和南阳防爆集团一道研制国产铸铜电机转子,利用铜所具有的优异导电性能,使用铸铜转子代替目前广泛使用的铸铝转子,从而明显提高电动机的效率。
“此项技术将使电机能耗在原有基础上降低15%~25%。”周胜说,铸铜转子的国产化还将使电机制造成本比传统的材料成本更低。
推广铜在中国的使用
国际铜业协会在1995年进入中国。迄今为止,协会在中国累计投入运作资金超过2000万美元。2005年至今,该协会已经在中国吸纳了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三家会员。
周胜在国际铜业协会进入中国两年后,加盟该协会并领导电能效益项目。
周胜设立的高效变压器项目,成为当时国际铜业协会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通过他的努力,节能配电变压器被列入中国十大领先节能产品。
“我觉得挺有成就感的。以前做销售,拿到一个单子,再大也只是一个项目。但是通过这个工作,整个市场都变化了。”周胜回忆了他推动高效变压器在中国市场广泛使用的过程。
1997年底,刚加入国际铜业协会的周胜提出了高效变压器项目,因为正赶上国家进行城乡电网改造,他的设想得以迅速实现。1998年下半年,他与当时的国家计委合作,开始淘汰老旧的高能耗变压器。到1999年,新的产品标准很快实施,新产品很快占领全国市场。
2006年,由国际铜业协会赞助的亚洲金属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该研究项目是通过研究金属在土壤中的排放和毒性情况,为政府和科研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并据此建立相关的法律规范,以防止及治理今后的金属使用中对我国环境的伤害。项目计划于2008年结束。
“我们启动这个项目,并不意味着中国铜、镍已经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我们希望将我们的行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周胜说,中国对铜的使用量现在已经排名全球第一。如果等重金属的污染到了不能挽救的程度再做,那最终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影响。
“首先是中国政府也有这个需求,否则仅铜业协会有此设想,也不行。”周胜说,一开始是以政府需求为主,比如说电动机的标准问题,政府觉得需要做这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协会就跟发改委或者是标准化研究院进行沟通。
国内铜加工企业三条路径减压
从2003年开始,国际期货市场铜价一直走高,国内的市场需求也持续异常旺盛。
2005年全球市场对铜的需求大约是1600万~1700万吨,中国以370万吨排第一位,排在后面的则是欧盟和美国将近300万吨的需求。不过,令中国铜行业担忧的是,在我国370万吨的用铜总消费量中,国产铜只占60万吨,其他绝大部分都依赖国外进口。
“从我负责的能源和电力这个角度看,在这方面中国对铜的需求量非常巨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周胜分析说,中国铜需求发展迅猛主要在于两大原因。一方面在于电信和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电信电缆和电力电缆的需求量年均增速已超过20%;另一方面,装饰消费也刺激了铜的需求,铜除了制造电缆、电机设备等领域外,还被大量应用在建筑的管道、装修材料上。
国际铜价蹿升的直接影响是,国内加工企业受到冲击进而分化、淘汰。
周胜建议,国内铜加工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应主要依靠三条途径来减少国际铜价对于国内铜加工企业的高压力: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及提升品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