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分析预测 » 正文

    现货消化不畅成铜价绊脚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5-22   作者:佚名
    铜之家讯:     进入2007年后,中国精炼铜、铜精矿以及废铜进口的异常强劲始终是市场保持强劲的动力,对中国消费强劲的预

         进入2007年后,中国精炼、铜精矿以及废铜进口的异常强劲始终是市场保持强劲的动力,对中国消费强劲的预期使基金参与热情高涨,市场持仓不断扩大,铜价也在不断攀升中再度接近历史高位。但同时,中国进口量累计过大渐渐开始成为铜价进一步上行的羁绊,市场开始怀疑这种强劲的进口状态能否持续。据海关公布的数据,中国4月精炼铜、阳极铜和铜合金进口达到205053吨,1-4月进口同比增长25%至152万吨;今年前4个月铜精矿进口较去年同期增长130.6%,达到746155吨,仅4月份就进口480000吨。 而在这种强劲进口的背后中国供应可能出现过剩,从而导致下半年进口大幅减少是市场的主要顾虑,截至上周末,上期所铜库存已达到99556吨,显然大量的进口促使过剩的出现。而中国自身的铜产量的大幅增加也开始对铜价施加压力,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4个月中国铜产量达到了985700吨,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了17.1%,环比上升了24%。同时,废铜进口也出现了大幅提升,4月份进口60.87万吨,创下近年来的新高。如此一来,市场自然会对中国大量进口的局面能否持续产生怀疑,并进而对铜价产生压力。我们从目前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比价回落到8.6以下也可以得出中国进口难以为继的结论,说明市场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

      在供应不断增加的同时,投资者对于消费的预期也因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而开始减弱。在中国GDP高速增长以及CPI接近警戒线的情况下,投资者开始担忧中国政府将采取更为严厉的调控措施,从而导致市场回吐压力增大,铜价出现了大幅回落。在随后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可以看出,市场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中国央行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显然,这是中国政府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近年来最为严厉的调控措施。因此,在中国经济总体保持更为健康的运行的同时,短期内宏观调控对市场的压力,尤其是对投资者心理产生压力是难以避免的。


      从国际市场看,美国经济整体运行仍然健康,虽然房地产数据显示其仍然没有走出低谷,但其没有对美国经济构成威胁。最新数据显示,美国4月新屋开工率上升2.5%,增长152.8万套,3月上升0.3%,但同时4月营建许可下降8.9%,3月为上升1.8%,年率为1997年6月以来最低,显示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谷仍需时日。同时,其他数据显示经济运行整体乐观,作为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美国5月消费者信心出现了意外上升,从87.1升至88.7,而之前市场预期降低到86.5。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3月工厂订单修正后仍较前月上升3.1%,3月耐用品订单修正后仍上升3.7%,显然美国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对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托(Rodrigo Rato)表示,由于商业投资重获动力,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将加速增长。作为全球经济的龙头,美国经济的增长加快势必带动全球经济增长,而正在复苏中的欧洲、日本经济也将获得增长的机会。

      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健康增长继续对全球商品以及金属市场提供支持。而近期由于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的进口巨幅增长对国内铜价产生一些压力,同时导致未来进口预期减弱也使国际铜价失去持续上涨的动力。

      沪铜期价在政府政策出台之前就做出反应,多头受到重创,现货的过剩使得市场在极度恐慌中巨幅下跌,惨不忍睹,多米诺骨牌被推翻严重打击了多头信心,截至上周末沪铜已经回落50%。而纽约以及伦敦市场作为主导市场,其回落的幅度仅仅达到上升的0.382位,市场在该位展开了小幅的反弹,说明市场初步测试了支撑。总体来看,市场的主流方向继续向上,但近期显然已经进入了对前期上涨的调整行情中,剧烈的下跌同时也释放了空方聚集三个多月的能量。由于市场刚刚经历重创,在技术上有反弹要求和市场利空打击双重作用之下,短期内铜价仍将振荡运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