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分析预测 » 正文

    金属市场分析:铜价阶段性调整将开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5-15   作者:佚名
    铜之家讯:进入三四月份后国内外铜市场终于走出了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目前伦铜处于8000美元一线上下震荡。在本波铜价的上涨中,中国消费买

    进入三四月份后国内外市场终于走出了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目前伦铜处于8000美元一线上下震荡。在本波铜价的上涨中,中国消费买盘起到了关键作用,需要警惕的是一旦失去了中国买盘的支持,铜价出现深幅调整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市场情绪高涨时留一分清醒还是非常必要的。

      受库存增长压制


      上海期铜受库存增长预期压制周五大幅回调且多数跌停。周四LME等国际金属市场出现较大幅度回调,昨日沪铜跳空低开,早盘稍有轻微回升,随后转为盘整走势。上午收盘时各期合约大多有2400-2900元的跌幅。午后继续表现偏弱,收盘时除现货月以外的多数合约跌停。成交最为活跃的三个月合约707报69420元,较周四收盘下跌3300元。LME金属市场周五基本金属多数下滑,据析因美元走坚且投资者对近期涨势了结获利。三个月期铜跌120美元或1.5%,收盘报7900美元,延续周三1.8%的跌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GDP的增长率是11.2%,高于前期公布的2006年的10.7%。第一季度CPI增长2.7%,这表明中国经济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金属市场是有力的支持,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国因素”的存在,铜市场的长期牛市基础依然非常牢固。

      春末夏初,中国铜消费企业进入备库高峰期,进而推动价格继续走高,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铜市表观消费量连续5个月出现较好的增长势头。进口数据的强劲也验证了中国需求在增加,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前3个月中国铜进口量累计为776576吨,同比增长了58%。同时LME铜库存最近持续下滑,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消费的再度升温。库存的不断下降证实铜正在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而伦敦市场铜的注销仓单仍然稳定在1.5万吨之上,也提示目前的库存下降格局将得到维持,并将继续对铜价构成支持。

      调整在所难免

      随着LME铜价回到8000美元一线,市场乐观情绪再次出现,不少人认为二季度是消费旺季,铜价可以走得更高。笔者不认同这种判断,虽然笔者长期看好铜市场,但是上涨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铜价要大幅走高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中国铜进口量在第二季度维持大幅增长的局面或者LME库存大幅下降,最好是降至10万吨以下,但是二季度显然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原因如下:

      其一,中国铜消费企业在二季度的大多数时间主要用于消耗库存。中国企业备库量一般在1个半月左右,一旦备库完毕,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消费将会趋于平淡,即使出现第二次购买潮规模也会小于第一次,所以二季度的表观消费量难有上佳表现。

      其二,中国以外的市场铜消费比较平淡,美国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和疲弱的制造业数据成为拖累美国消费的主要因素,即使房地产市场和制造业出现企稳也是先消耗企业库存,对表观消费量的贡献不大。欧洲市场在2006年出现7.7%的需求增长曾是支撑铜市的主力,但是现在看增长力度似乎不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库存比较充裕,这从欧洲市场的现货升水也能看出。

      基于中国企业备库因素的采购高潮消退后,铜价将失去强有力的支持,因此调整在所难免。预计调整将开始,整个第二季度中国企业的消费主要来源于消耗库存,因此对铜价支持力度有限,这也是阶段性调整的主要原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