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铜业报告 » 正文

    2006年铜市研究报告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5-16   作者:佚名
    铜之家讯:2006年LME铜先扬后抑、盛久必衰,将引发国内期市强烈地震效应 2005年,LME铜在挤空、挤空、再挤空声中稳步走出令人惊叹不已的超级

    2006年LME 先扬后抑、盛久必衰, 将引发国内期市强烈地震效应   2005年,LME铜在挤空、挤空、再挤空声中稳步走出令人惊叹不已的超级大牛市,LME3月铜价大幅上涨1320.5美元/吨,涨幅高达41.8%,面对如此持久的强势,必然是多头欢乐空头愁。2005年对于铜市空头而言简直就是灾难年,但对于多头却是难得的好日子。时近岁未,2006年,铜市的天平又将向哪一方倾斜呢?铜市又将给投资者带来怎样的投资机会呢?投资者又该如何去把握好这些机会呢?我们将带着这些市场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以期对你的投资带来巨大的帮助。       一、  2005年LME铜 在挤空声中稳步走出超级大牛市   2005年,LME铜多头挤空,并非完全一帆风顺,至少在前5个月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相对于04年的收盘价,LME铜前5个月还下跌了105.5美元,期间还经历了技术上的大圆弧顶形态的冲击,期价一度回落至2960美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指数基金在5月中下旬率先在COMEX铜近期合约上发起凌厉的反季节挤空行情,LME铜也随之逐步走强,并演变成持久挤空的超级大牛市,由此可见,LME铜多头轻松挤空是6月份以后的事情。 2005年尹始,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一样,也是普遍谨慎看空,但在国际铜业组织等权威机构对2005年铜市将会供略大于求的利空报告影响下,国内市场看空的气氛更加高涨,到2005年上半年,战略性抛空的观点甚嚣尘上,大量的投资者纷纷抛空沪铜,与此同时,由于沪铜与LME铜比价偏低,吸引了大量国内的反套盘跨市操作,即买进沪铜的同时抛出LME铜,这正好赶上指数基金挤空,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导致这批反套资金无法脱身,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国内铜市失血严重,如今沪铜主力604合约的持仓只有4.2万张,不及年初主力合约持仓的一半。由此可见,LME铜持久挤空的威力是多么的巨大。 即使是代表政府行为的国储在LME铜上也是身陷其中,严重套牢,近期被迫在国内市场上拍卖现铜来平抑国内铜价,同时达到解救被困头寸的目的。从目前的效果看,国储的解救行动显然没有凑效,不但LME铜不予理会,继续稳步上行,截止12月9日LME铜抵达了4480.5美元的百年高度,即使是长期被国储压抑的沪铜也首次冲破了40000元的大关,国内沪铜出现了补涨的势头。 令人更不可思议的是,临近岁末,多头挤空已大获全胜,LME铜稳扎稳打的上涨了1320.5美元,较2004年的收盘价3160美元上涨了41.8%,按常理该获利了结了,但挤空之战似乎没有结束的迹象,LME铜的多头走势仍然十分稳健,而且LME铜的总持仓仍然高达21万余张,多空均没有萌生退意,看来,LME铜挤空之战注定要带进2006年。 面对场内多头指数基金节节胜利,而场内空头身陷绝境,日渐被动,市场看涨的气氛临近岁末也日渐高涨,有投资者已看到了8000美元/吨的天价。这种完好的上升通道、日渐高涨的看涨气氛,2006年LME铜会不会出现加速呢?一旦加速,上演最后的疯狂,对于场内空头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但这给场外的资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抛空机会,我们认为,正是这种疯狂将会导致2006年铜市先扬后抑、盛久而衰。   二、  2005年LME铜 稳步走出超级大牛市的主要原因   (一)、2005年全球及美国经济出乎意料的强劲增长为铜市持久挤空提了坚实的消费基础。 资料来源:IMF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受亚洲金融风暴和网络新经济破灭的影响,全球经济从1998年开始衰退,直到2001年才见底。2001年全球经济仅增长2.4%,比1998年还低0.4个百分点,美国更是达到了近年罕见的0.8%,只有中国一枝独秀,仍保持7.8%     的较快速度增长﹔但随后全球经济在减息浪潮中开始恢愎增长,并在2004年抵达高峰,全球为5.1%,美国为4.2%,中国为9.8%,中美两国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小布什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在经济上奉行双低政策,即在货币上采取低利率政策(美联储利率最低达到1%),在财政上采取减税政策,同时鼓励消费、增加政府开支等。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敫下,美国经济迅速摆脱911恐怖袭击和新经济破灭的阴影,日渐活跃。再加上由于受到巨额双赤子的冲击,美元也出现大幅贬值,美元指数由2002年1月的120点一路下跌至2004年12月的80.42点,跌幅高达33%,这极大的提高了美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工业持续强劲扩张,体现在股市上就是道琼斯工业指数2005年仍稳定在10500点一线波动,巩固了克林顿执政时期的发展成果,至今美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十分强劲,这让很多投资者有理由继续看好美国2006年的经济发展前景。 下图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经季节调整后的美国新屋综合开工数量月度值,它反映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冷暖走势。

    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带动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持久繁荣。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房地产市场自1991年长达15年之久的慢牛走势进入2002年后出现飚升行情,至今仍在历史"警戒"位置运行。由于美国精铜消费46%用于房屋建设,因而,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确保了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精铜消费国对精铜消费的整体需求。虽然2005年美国精铜消费需求下降了4.4%,但比市场预期要好得多,也就是说高铜价对美国精铜消费的抑制并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严重。   (二)、2005年中国因素功不可没。   经过近20年来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巨人,2004年列全球第六位,总量为1.935万亿美元。尽管中国经济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存在行业性供大于求的压力,但许多权威机构和经济学家仍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较长时间内保持在7%~9.5%的长期发展轨道内。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GDP将增长8.6%,今年增速则为9.2%. 近年来,中国铜市需求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着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这是政府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鼓励个人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自2000年以后,国内铜消费一直保持15%左右的增长,02年消费量达到256万吨,并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铜第一大消费国﹔04年,中国铜产量达到200万吨,但中国国内对精铜需求至少将达到320万吨,供应缺口约120万吨。 中国电网改造和新增装机容量会带动中国铜需求整体发展。中国的电力行业是驱动中国铜需求增长的原动力。自2003年起,新增装机容量就逐年增加。2003年的新增容量为3000万千瓦,2004年为5000万千瓦,2005年为6000万千瓦左右。发改委和国网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约7000万千瓦,将达到阶段性高峰。由于近几年我国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电力投资成为政府投资的重点,导致电气工业铜的消费量占我国铜销费总量的47.8%。2005年,在全球发达国家精铜消费出现小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的精铜消费需求成为推动LME铜稳步走出超级大牛市的中流砥柱。   (三)、2005年全球通胀预期为铜市持续走牛提供了良好的看涨氛围。   自2001年以来,代表全球大综商品物价水平的CRB指数持续在上升通道内运行良好。2005年CRB指数上涨了57.63点,涨幅为20.30%﹔加上美国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2005年上涨到70.85美元/桶的历史高位,加剧了投资者对全球物价通胀的严重担忧,以致那些供应比较紧张的商品价格进一步被看高。全球通胀的氛围有利于指数基金的长线买入的策略。  

    (四)、2005年全球铜供应增长低于预期,供求关系虽趋于缓和,但需求仍十分强劲。   如下数据是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2005年11月份对2004年及2005年全球精炼铜产量统计及预测 (单位:千吨):
                  2004年        2005年   亚洲        5059           5856     15.38%
      中国        2078           2433     17.10%
      非洲        503            582      15.70%
      北美洲      2213           2311      4.40%
      南美洲      3733           3378      3.90%
      世界总计    15908          16974      6.7%

    上述数据表明2005年全球精铜产能增加最快的是中国和非洲,由于非洲产能总量较小,对全球影响甚微。对全球供应影响最大的南美洲和北美洲增长缓慢,这一点也符合ICSG的预测。据ICSG的预测,2005年世界铜矿产量预计将增加到1498万吨,只比2004年增长3.1%,即46万吨﹔由于没有预期到供给事故,主要是在智利和美国,导致2005年产量比ICSG年初预期的减少。据ICSG的预测,2005年世界精铜产量预计为1634万吨,只比2004年增长3.1%,即48万吨。   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在2005年11月份对2004年及2005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也做了如下统计及预测(单位:千吨):
                  2004年         2005年  
      亚洲        7905            8247      4.30%
      中国        3468            3815      10.00%
      欧洲        4091            3934      -3.80%
      北美洲      3164            3062      -3.20%
      美国        2410            2303      -4.40%
      世界总计    16755           16938     1.10%   据CRU的统计和预测,中国2005年精铜消费增长仍然迅速,但欧洲、美国等精铜消费却在下滑,相抵之后,2005年全球精铜消费仍有1.1%的增幅。这一点同样得到了ICSG的数据支持。ICSG全球精铜消费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的铜消费量都在萎缩,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等国家铜的消费量均有所上升,其中中国贡献了新兴经济体精铜消费增量部分的80%左右,是引领全球铜消费保持稳定的头号功臣。   总之,2005年的全球铜市的供需走向特点是﹕精铜产量和消费量都有所上升,但产量的增幅比市场在年初时预期要小,正因为如此,全世界都对2005年LME铜稳步走出超级大牛市感到非常惊讶!但不管如何,2005年全球精铜供需是走向平衡的,供求关系趋于缓和,但这种缓和被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所冲淡,而且供需缺口缩小又无法转化为交易所的显性库存,这既为指数基金持续挤空提供了巨大机会,又为其找到了源源不断的对手盘-----传统基金和中国的反套盘。   (五)、2005年指数基金抓住交易所铜的显性库存严重不足,空头交割非常困难,进行挤空、挤空、再挤空!   指数基金对于推动铜市长线走牛功不可没,他们的进退对铜价的影响相当巨大,每当铜价回档到一定程度,都能看到指数基金进场做多。2004年3-5月,对冲基金、宏观基金在铜市场实行战略上的全面获利退出,而这刚好给了指数型基金低价进入铜市的契机,这一退一进之间,标志着指数型基金与其它传统基金不同的战略眼光和交易策略。04年底指数基金再次买入,铜市持仓再次迎来一轮增长。05年4、5月份的指数基金继续大量流入。自此,铜市进入了一个上升快车道,而在今年9月,铜价出现的回调走势再次被指数基金的新增买力承接。可以看出,历次的大幅振荡和回调,指数基金在多头阵营中均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005年,由于全球精铜需求仍然旺盛,显性库存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导致铜现货升水居高不下,现货升水下的换月溢差收入正是指数基金愿意长期驻守铜市的一个主要因素。 2005年,由于铜市产能增加,供需趋于平衡,吸引了大量的传统基金入市抛空。这一 点从COMEX铜投机性持仓总体变化趋势就可见一班。多头头寸稳步减少,空头头寸稳步增加,有报道指美国基金目前所持商品期货空头头寸高达96万张,为历年来之最,说明美国很多传统基金在实际操作中是看空商品后市的。由于铜的产能投资工程周期较长,通常要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工,因此即使铜价再高,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期内谁也无法改变,加上交易所铜的显性库存始终极低,这对于持有大量空头头寸的传统基金而言,交割始终是个难题,没有现货交割,每到交割日就只好被迫砍仓出局或迁仓,由于现铜升水很高,导致迁仓费也很高。指数基金正是抓住传统基金始终交割困难的软胁持续挤空。因此,2005年LME铜的超级大牛市与其说是供应紧张所致,倒不如说是两种不同类型基金博弈策略相克所致﹔与其说是指数基金一路主动买上去的,还不如说是传统基金一路被动砍上去。     三、2006年全球铜市供需展望及价格预期   期货价格是所有投资者对于未来趋势及其所代表的潜在供求关系进行投票的综合结果,因此,当前的价格反映了人们对未来供求关系发展的普遍预期。我们观察市场机会时,自己的预期远不如市场的普遍预期重要。个人的预期对错对市场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市场普遍预期的对错就会对市场未来的走向产生影响重大。如在2005年初时,市场普遍预期2005年全球铜市将走向供需平衡,甚至会出现小幅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这种偏空预期作用下,投资者强化了LME铜在3300美元一线见顶回落的观点,结果市场预期成了一个普遍的错误,价格不仅没有回落,反而稳步走出超级大牛市。应当说商品的供求关系只是商品价格走势的基础,市场普遍预期的反向推动作用可能更为直接。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必去争论2006年全球铜市真正的供需情况,我们应密切关注市场普遍预期。 目前,市场对于2006年全球铜市供需展望及价格预期分化为两派,一派是以ICSG和标准银行为首的保守派,一派是以投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为代表的乐观派,随着LME铜价的步步走高,市场已明显向倾向于乐观派的观点,即2006年全球铜市供需仍然紧张,铜价将继续大幅上扬,这与2005年年初时市场的普遍预期大相径庭,这是值得警惕的信号。 全球精炼铜供需平衡及价格预测 机构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ICSG        产量       1523.4   1584.4    1632.8   1765.0             消费       1564.2   1668.7    1645.0   1735.5             供需平衡   -40.8    -84.3     -12.2    +29.5   标准银行    产量       1523.7   1586.8    1677      1808.0    1894.0             消费       1589.4   1682.0    1711.3    1781.7    1849             供需平衡   -65.7    -95.2     -34.3     +26.3     +45.0             价格       1780$    2866$     3605$     3125$     2425$   麦格里      产量       1533.7   1585.7    1696.0    1828.7    1916.4             消费       1558.9   1691.2    1696.7    1796.3    1884.5             供需平衡   -25.2    -105.4    -0.7      +32.3     +31.8   汇丰银行    产量       1514.5   1594.6    1680.5    1796.1     1862.7             消费       1536.4   1674.6    1687.7    1769.8     1846.1             供需平衡   -21.9    -80.0     -7.3      +26.3      +16.5 价格       1779$    2865$     3509$     3086$      2646$ 12月1日投资银行瑞银集团(UBS)在研究报告中称,上修其对2005年,以及随後两年平均铜价的预估,并预期2006年将出现供给缺口,此前预期为供给过剩.该报告预期2005年平均铜价为每磅1.64美元,前值为1.63;预期2006年为每磅1.80,前值为1.36美元。 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日前表示,因预期明年供应持续紧张,且供应缺口继续存在,它上调了今明两年的价格预测。2005年铜价预估从1.62美元/磅调升至1.67美元/磅,2006年预估价从1.40美元/磅调升至1.75美元/磅。
      投资银行高盛日前发表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市场供不应求状态可能延续至2006年,因此调高了对基本金属价格预估值。它预测,明年铜价为4750美元/吨,2007年为4900美元/吨。
      美林证券近日在其欧美金属和矿业报告中上调了铜的价格预期,并预计明年商品市场将延续供需紧张局面。美林证券称,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国需求在放缓,且发达国家需求在加速上升。据此,美林将明后两年铜价预测上调32%,分别从1.25美元/磅和1.10美元/磅调升至1.65美元/磅和1.45美元/磅。 目前,一些国际投行在预期2010年中国铜需求总量时,出现高达750万吨的预期,而国内一些投资者对铜价未来更是看高到8000美元/吨的天价,显然市场看涨的乐观气氛在燃烧。   四、冷静看待高铜价背后的隐忧   虽然LME铜价创下近百年的历史新高,但是其上升通道仍然完好,上涨节凑没有改变,指数基金仍牢牢控制着牛市的局面。由于市场对于2006年牛市预期普遍比较乐观,因此利多因素往往比较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而利空因素则仍被市场所忽略,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空因素随着铜价高涨和时间推移将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逐步发生强化。牛市一旦逆转,这些隐藏的利空因素将会迅速浮出水面,成为打压铜市的主导力量,因此在我们耐心观察LME铜价发生变化的同时,应密切注意这些隐藏利空因素的变化。   (一)、2006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但面临诸多风险   全球经济增长2004年已经到达顶峰,目前正处于转折点,要求解决全球失衡性问题的压力日益增大,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重大的风险,而利率上升、高油价和过度的财政支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大威胁。此外,全球经济增长仍然过度依赖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共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但其增长表现令人失望。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全球发展不平衡就将扩大,经济增速更大幅度放慢的风险也将增加。尤其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上调至4.25%,2006年中很可能会达到5%的水平,这意味近几年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的宽松货币政策正走向中性偏紧,这会抑制美国经济的扩张势头,更会挤压美国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从而进一步减少对精硐的需求。总之,随着美联储利率的上调、油价高企、通胀加剧等,2006年全球经济出现意料之外的利空消息的可能性在增大,而这些利空消息对处于高位的铜价很容易构成致命打击。   (二)、在持续高价刺激下,2006年全球精铜的产能继续增加。
      据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数据,2004年全球精铜产量为1590.8万吨,2005年的产量增长为6.7%至1697.4万吨水平。2005年精铜产量增长最为显著的是中国,高达17.1%,同期中国消费增长为10%,因此中国精铜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量的增长速度。由于当前铜价远远脱离了生产成本,无论是铜矿山,还是冶炼铜都是暴利,因此现存的产能具有很强的刚性,不会主动减少,而且还会进一步吸引大量新的投资去扩充产能,这一点从国家发改委的整顿通知就可以证明。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环保总局11月24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国家将抓紧对已建、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进行一次认真的清理整顿。发展改革委产业政策司认为,在铜需求阶段性快速增长、铜价暴涨的影响下,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市场、资源等外部条件,盲目投资铜冶炼行业。预计2007年底将形成370万吨铜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全国铜精矿预计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但无论如何,全球及中国精铜产能在2006年将进一步增加。   (三)、高铜价必然会抑制消费。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其中,电子、电气行业和机械制造业消费的铜占总消费的比例偏高,而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消费铜相对较少。 在我国,用铜量比较大的行业如空调、冰箱、汽车等由于产品单位用量很小,铜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小,但由于这些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不但难涨,反而呈下跌趋势,因此转嫁铜价上涨的能力同样脆弱,降低产量或许是明智的选择。电力设备行业则承受着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电力行业铜消费占铜总消费量的50~60%,2003年每千瓦装机容量铜成本占到产品成本的12%,2004年这个比例上升至19%。虽然我国的电力行业大多属政府投资,加上电力短缺严重,对铜的需求存在很大的政策性刚性,对铜价上涨存在较强的承受能力,但仅靠中国电力一个行业托住全球精铜的消费需求也是不现实的。目前,全世界都将2006年全球精铜需求增长的希望都寄托在中国身上,而且对此确信不已,但谁又能保证2006年中国精铜的消费需求不会受到高铜价的抑制呢?因此一旦中国2006年精铜消费增速没有市场目前预期的那么快,这就构成了出乎市场意料的重大利空。 据CRU的统计和预测,中国2005年精铜消费增长仍然迅速,中国贡献了新兴经济体精铜消费增量部分的80%左右,是引领全球铜消费保持稳定的头号功臣。但欧洲、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精铜消费却在下滑,如美国下滑4.4%、欧洲下滑3.8%,也就是说,高铜价已经开始打击了发达国家的精铜消费。 总之,由于受高铜价的困扰,铜消费需求已开始受到影响,当这种影响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反过来会制约铜价的上涨,因此高铜价持续的时间越久,铜的消费需求将会受到的伤害越大,对铜价抑制的作用会越强。   五、2006年上帝 欲想叫大牛市灭亡,必先叫其疯狂。   LME铜自2004年5月份次级调整结束到2005年5月份期间,LME铜是在传统的历史区间上沿修筑了一条宽幅振荡式的缓慢上升通道。但从2005年5月份美国COMEX铜发动反季节挤空行情之后,LME铜的上升通道由宽幅振荡式变成了稳步振荡式,上升的速度虽然整体上有所加快,但十分稳健,并没有出现疯涨局面,我们并不关心LME铜后市会不会再涨,而是关心LME铜后市是否会出现最后的疯狂上扬走势。 LME铜已修筑了如此长而有力的上升通道会不会出现加速上扬呢?上帝曰﹕欲想叫它灭亡,必先叫其疯狂。在上帝看来,LME铜的超级大牛市在结束之前是不可能不出现疯狂的,即2005年所构筑的稳步上升通道一定会出现加速。作为投资者我们无法依赖上帝的判断,我们只能根据初始条件进行合理判断和有效决策。基于对初始条件的分析,我们认为2006年LME铜不出现加速上扬则是个重大意外,主要理由如下﹕ (一)、2005年LME铜的上升通道经受住了众多考验。在年初,几乎所有的权威机构都认为全球铜市将由2004年的极度供不应求(CRU认为缺口高达86.2万吨)走向供求平衡,甚至略有供大于求,但LME铜并没有就此转势。每年的5月份到9月份是铜的传统消费淡季,铜市会遭受需求压力,但LME铜却出现了反季节挤空行情,并由此结束前期的宽幅振荡。7月份,LME铜顶住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8月份,LME铜顶住了卡特丽娜对美国新奥尔良的重创和油价暴涨所引发的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的一致预期。11月份,中国国储为平抑铜价,在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同时抛铜打压,但没有取得成功。最为难能可贵的是LME铜2005年全年都顶住了美元升值的压力,美元指数由年初的81.07点上升至11月16日的92.63点,升幅为14.26%,LME铜如此长时间的背离于美元升值实属罕见。由于LME铜在2005年经受住了众多的利空考验,必然会增强多头的信心的同时会进一步动摇场内空头的持仓意志,没人敢进场打压,场内被困的空头也会更加孤立无援。目前LME铜持仓规模高达21万张,一旦出现空头集中砍仓,其上涨的动能必然非常大,这是一颗随时都有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二)、临近岁末,市场的多头气氛已变得非常乐观。众所周知,2005年开年尹始,全球铜市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全球经济减速和铜市供求将趋于平衡的偏空气氛之中,加上美元升值、人民币升值、季节性压力、高油价、国储抛铜等重大利空因素的诱惑,吸引了大量的传统基金和来自中国的各种抛盘前赴后继的在LME铜上做空。国内沪铜也基本上沉浸在战略性抛空的气氛之中,对做多相当悲观。因此,2005年开始以来,指数基金在LME铜上做多,虽然屡战屡胜,收益匪浅,但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市场氛围的认可,如今时过境迁,国际国内铜市已开始变得相当乐观,比较保守的权威机构不仅调低了2005年全球精铜产量预期,而且还调高了2006年精铜均价,那些一直比较乐观的投行等更是认为2006年全球铜供应仍然相当紧张,缺口依然存在,大幅调高2006年精铜均价,如高盛认为2006年铜价高达4750美元/吨,比当前的最高价还高269.5美元/吨,而国内的一些投资者更是放言铜价将会涨到8000美元/吨。年末这种非常乐观的论调与年初极度悲观的论调相比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这种舆论导向的变化有利于LME铜在2006年先出现疯狂的加速走势。 (三)、指数基金继续挤空LME铜和COMEX铜的条件犹在。(1)、中、美两国经济仍很强劲,铜的需求仍很旺盛,供求关系虽趋向平衡,但难以转化为交易所的显性库存,场内的巨额空头仍拿不出现货交割。目前伦敦交易所铜的库存缓慢上升至80600吨,但相对于500万吨左右规模的空头头寸而言仍是杯水车薪﹔更为严重的是COMEX铜库存仅为4259短吨,空头的交割十分困难,因此指数基金继续挤空仍是很轻松的。  (2)、目前伦敦现铜高达4576美元/吨,相对于LME3月期铜仍升水165美元/吨,虽然相对于前期高位已有所回落,但对于指数基金而言仍是非常可观的利润,因此指数基金继续挤空仍有利可图,不会轻易改变目前的交易策略。   (3)、目前LME铜总持仓高达212543张,合531.3575万吨现货,相对于年初的178972张持仓规模而言,被挤兑的对手更多,指数基金不用担心找不到被动的对手盘,只要空头砍仓盘还在,指数基金的挤空手法就可以轻松实施,只要挤空现象犹存,LME铜继续上行,甚至加速就有可能。 (四)、意料之外的利多因素很可能成为LME铜完成最后疯狂的诱因或炒作题材。突发性利多因素,谁也不能认为不会发生,如在2005年智利地震谁也无法事先预计到,以及一些产铜企业工人罢工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这些因素最终引起2005年全球铜的产能增加并没有象市场年初预期的那么快,结果导致LME铜持久挤空。在整个市场看涨气氛调动起来以后,利空因素会更加被市场所忽略,利多因素,尤其是不可抗拒的利多因素会被市场过分夸大。 总之,我们认为2006年LME铜不出现加速上扬则是个莫大的意外,但这种加速上扬不过是超级大牛市最后的疯狂。     六、物极必反、盛久必衰的历史规律 2006年将在LME铜上不可避免的重演   自古以来,凡是正反相生、阴阳相克的东西没有不是一方的尽头就是相反或相克一方的开始,这一规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充分的体现,物极必反、盛久必衰是其内在写照。由于金融投机市场是由买卖、涨跌、供求等相生相克的东西组成,因此也完全符合物极必反、盛久必衰的历史规律。一些经典的投机理论也都是建立在这一历史规律基础之上的。如道氏理论认为基本趋势存在自我否定的倾向。即基本的牛市和熊市都有自我否定的规律,当一个基本运动正在发展时,另一个基本运动即相反运动也在发生﹔牛势的尽头为熊市的来临,反之亦然。因此阴阳互转,牛熊更换在道氏理论看来是投机市场永恒的规律。再如索罗斯的盛衰理论,他认为盛衰的过程是市场浮躁的表现,最初是自我强化,但由于没有办法稳定事态的发展,最后只能任其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所谓物极必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将理论套在现实研究和交易决策上,这样做一点也不聪明,我们只是想说明这样一个谁也无法否认和忽视的事实,即物极必反、盛久必衰的规律是投机市场永恒的规律,同时根据这一规律判断,2006年LME铜存在物极必反,盛久必衰的牛熊更换的初始条件和投资机会。 通过上文全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 (1)2005年LME铜稳步走出超级大牛市是很多投资者始料不及的,是因为供应增长由于受到无法预知因素的困扰而出乎市场意料的缓慢。大多投资者无论是传统基金还是来自中国的抛盘都因没有预计到这一点而被指数基金充分利用。 (2)、市场普遍觉得2005年LME铜走出超级大牛市不可思议,正好说明LME铜无论从上涨的空间,还是从持续的时间都已经是极限中的极限了,用物极或盛久来形容已不算是夸张。 (3)、铜价之高已开始影响到了铜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铜价的进一步走高,高价对需求的伤害将越来越明显。从CRU公布的数据来看,2005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精铜消费量已经出现了萎缩,比2004年还要少。2005年中国精铜需求之所以能够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与政府调控国内铜价,保护国内用铜企业(主要是电力设备制造商),导致国内铜价比国际市场持续低3000元/吨左右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价差更是上升到4343元/吨﹔但目前已曝出了国储事件,国储平抑铜价失败之后,国内的铜价已上升了3000多元/吨。国储之所以抛铜不只是为了解救LME铜上的空头头寸,平抑铜价,降低高铜价对用铜企业伤害程度才是主要目的,这从侧面也反映出高铜价已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用铜企业的有效需求,而国储对铜价的调控已是有心无力,近期沪铜已出现了补涨趋势,这会引起用铜企业的不安,减少用铜量来应对过高的铜价将变成最后的保护措施。一旦中国精铜的需求也因高价出现萎缩,或需求减缓,这将是2006年全球铜市的一大意外。 (4)、高铜价是一个双忍剑,不仅会抑制消费,还会刺激供应。2005年精铜产量虽受到地震、罢工等事件的困扰而增长缓慢,但供应受高铜价的刺激已是不争的事实,供应在2006年继续恢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5)、在精铜需求受到伤害,产能正逐步释放之际,市场对2006年LME铜价的涨势却表现得相当乐观,LME铜上演最后疯涨的可能性很大,反过来,这种疯狂又会进一步强化市场的乐观情绪,最终容易出现乐极生悲,届时LME铜将会出现市场意料之外的崩跌。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可以推断出,当前LME铜的走势完全符合物极必反、盛久必衰的历史性规律。
    七、2006年铜市崩跌后的重大投资机会   2005年,LME铜的走势已进入极端情形,目前它已取代原油,成为引领全球物价走势的新风向标,加上整个金属体系品种众多,对工业生产影响巨大,因而LME铜转势后的崩跌必然会对全球整个物价走势和商品期货市场产生强烈地震效应------几乎所有的商品期货价格都会下跌。因此,我们对LME铜在2006年的崩跌所带来的重大机会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铜自身的暴跌上,而且还要着眼于对整个期货市场的地震效应上所带来的更多机会。那么2006年铜市崩跌倒底会给我们哪些重大投资机会呢?   机会一﹕抛铜   (一)、我们对2006年LME铜盛久必衰充满信心! 由于2006年LME铜处在一个绝对空间中运行,其上升走势日渐被过于乐观的气氛所强化,投资者越来越只盯住场内空头交割困难的险境,却忽略了全球铜市供需进一步趋于平衡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种平衡是建立在需求旺盛的紧平衡上,但受高铜价的影响,产能正在稳步增长,需求却逐步受到伤害,因此2006年精铜供应的增长速度将会快于需求的增长速度,这很容易引起一种供需上的急剧变化,表现在价格走势上很容易由最后的疯狂急转为熊市初期的大幅暴跌。 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精铜供需缺口为38.6万吨,04年为70.6万吨,05年为25.9万吨,但其它一些机构如CRU则认为2005年过剩0.52万吨,从2005年LME铜的持久强势看,我们比较倾向于ICSG的判断。尽管这两家的数据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2003年缺口较大,2004年缺口达到最大,2005年缺口大幅缩小,接近供需平衡。从供需缺口逐步走向消失的趋势看,我们有理由相信2006年精铜将由供需平衡走向实质过剩,因此2006年才是全球精铜供需状况的真正转折年。由于LME铜价非常高,加上现货升水达168.5美元/吨,有利于吸引社会过剩的精铜流向交易所,成为显性库存,目前上海和伦敦期货交易所铜的库存正缓慢恢复,分别达到69853吨和81625吨,当交易所的库存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指数基金挤空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因此我们认为2006年也是指数基金借机撤出挤空之战的一年,一旦不能全身而退,也不排除是指数基金遭受重创的一年,这叫风水轮流转。 投机市场就是这样,如果所有的人都对供求关系的发展判断对了,则大家都没有机会﹔相反,如果大多数人都判断错了则天赐良机就来了。我们判断市场提供的机会必须既要从供求关系的变化着手,也要从市场的普遍态度着手,缺一不可。2006年全球精铜供求关系已非常清楚,就是由供需平衡向实质过剩倾斜的一年,供应将逐步占据上风,而需求则进一步受到抑制,这有利于铜市在2006年结束超级大牛市,进入大熊市中运行。另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市场当前对待2006年供需的态度,前文我们已经分析到了,市场普遍对LME铜的涨势越来越乐观,对供需缺口的看法愈趋肯定,这是乐极生悲的前兆,完全符合索罗斯的盛衰理论和大起大落理论。 总之,我们认为2006年LME铜盛久必衰是充满必然性的,这是LME铜自身在2006年出现重大投资机会的关键性原因之一。   (二)、2006年LME铜崩跌的空间巨大,投资的风险收益比非常可观 由于2006年LME铜不可能在供大于求的状态长时间维持涨势,如果价格走势背离供求关系的时间越久,幅度越大,则价格回归供求关系后潜在下跌程度也越厉害。因此即使是从当前的价格上结束牛势,其下跌的幅度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因此一旦LME铜后市先扬后抑,则其跌幅将更加惊人。

      有经验的投资者都明白,预测价格回归的幅度是很困难的,预测具有崩跌条件的铜价回归幅度是更困难的,但是任何一个品种的历史特性都具有较大的连贯性,这是我们进行预测的基础。 从其历史图表来看,大牛市结束后第一波下跌通常要跌至500天均线(即两年线),如图A点、B点所示。当时A点的跌幅为28.57%。如果从现在开始下跌,则到C点的静态跌幅为(4480.5-3155.3)/4480.5=29.58%,如果2006年LME铜先扬后抑,上演牛市最后疯狂,则真正的跌幅无疑超过这一符合历史特性的跌幅,我们认为这一空间可能高达35%以上,即LME铜下跌空间将超过1500美元/吨。因此即使我们保守一点,按30%来估算,转势后抛铜的投资机会也是相当可观。 假定我们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保证金按10%算,动用60%的仓位,去头去尾赚取跌幅中的70%,则我们可以获利﹕1000*60%*70%*30%/10%=1260万元,净收益率为126%。风险按600万中的30%,即180万计算,则风险收益比为7﹕1,因此完全适合投资,而且是值得任何人等待的投资机会。 在LME铜第一波暴跌结束后,不排除LME铜将会进入大波段宽幅振荡之中,后续的投资机会依然非常大。因此我们认为2006年是铜市机会年,具体情况就不必展开赘述。     机会二﹕抛铝   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铝是唯一的另外一个金属品种,由于持仓太小,交易不活跃,一直不被市场关注,但近期明显趋于活跃,主力合约持仓量也接近4万手,加上,它与铜同为金属品种,与铜的连动性较其他品种高,因此可以作为另一个投资机会加以关注。铝与铜不同,它并不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品种,伦敦交易所铝的库存高达647675吨。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铝生产国,产能严重供大于求,经过大力整改后,产能依然过剩,这就是为何沪铝在2004年4月份暴跌之后,到2005年11月份以前一直在16500元/吨之下徘徊,没有什么表现。2005年11月份之后狂涨3000元/吨,这只是其价值的回归,既是向沪铜比价的回归,也是向LME铝比价的回归,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一旦LME铜暴跌,首当其冲的就是铝,而沪铝目前的比价回归正好提供了难得的下跌空间。铝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品种,原本就易跌难涨,再加上当前的大幅急涨,将更加无法经受得起铜价暴跌的冲击,因此抛铝届时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而且其风险更低。

      机会三﹕抛空其它品种   期货市场同涨同跌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极度恐慌情绪下,这种品种间的连动效应就更加明显,2004年4月份的那一轮国内期市普遍暴跌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今LME铜已是高高在上,从2005年5月17日的2960美元/吨上涨至12月9日的4480.5美元/吨,就没有象样的调整,这意味着市场已积累了太多的长线多头获利筹码需要消化,这些长线多头获利筹码无疑将成为LME铜转势后持续下跌的基本动能﹔而目前的稳步上升走势中,构筑的平台都属小平台,难以有多大的支撑力度,这意味着LME铜转势后倾向于以暴跌的方式展开,因此这会给整个期货市场带来持续性恐慌气氛,也就是说,其它的品种也会跟随大幅下跌,如果我们抓住时机抛空其它品种,如连豆、豆粕、棉花、天胶等,这跟弯腰去捡掉到墙角的钱有什么差别。因此,作为交易员,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利用LME铜崩跌所带来的连动效应。   八、我们的应对策略   <<孙子兵法>>上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又曰﹕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隔行不隔理,投机市场如战场,我们每次出击也必须做到庙算胜以及先胜而后求战,即不打无把握之仗,更不打无准备之仗﹔因此在采取行动前,制订好缜密的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   (一)、耐心等待时机 一般投资者一看到机会,就立马采取行动,害怕错过机会而不愿等待时机成熟,结果因忽略时机而出师不利,动手动得太早往往是看对了却还要赔钱。在华尔街,一些成功的投机大师几乎都认为耐心是交易员最优秀的品质,如罗杰斯认为他只有等钱落到了地上,才会弯腰去拾。时机成熟意味着机会的不确定性消除,此时开始行动就不会被一些偶然因素所困扰。 目前我们看到了2006年LME铜盛久必衰的重大投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机会,但我们无法确定LME铜牛市的顶点在哪里,何时结束,而且更倾向于后市先扬后抑,即先上演牛市最后疯狂,然后一泻千里。因此耐心等待介入时机的仍是当前之要务,我们大可不必为了抓住LME铜在2006年盛久必衰所带来的重大投资机会而操之过急。 但在时机成熟之前,我们仍有很多重要工作要做,如准备好资金、调整好心态、观察好市场发展的态势等。在观察市场发展态势方面,由于LME铜在绝对空间中运行,出现头部形态的概率较小,相反出现单日反转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我们主张对价格进行纵向观察,而不是横向观察。   (二)、风险控制 上文所提到的耐心等待时机其实也是风险控制的一环,因为时机成熟意味着机会的不确定性消除,不确定性消除,交易的风险自然就小了,这是交易前的风险控制。进入到实战阶段,建仓策略和资金管理就成为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一般而言,不同的行情和机会,应采取不同的建仓策略和资金管理策略。 由于LME铜上升通道很长而且日渐陡峭,市场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长线多单获利筹码,一旦上演最后的疯狂,则长线多单和短线多单都有趁机了结的强烈欲望,这种竞相回吐局面必然会令市场抛力骤增,再加上LME铜长期处于绝对空间中运行,一旦转势,是没有什么支撑的,因此跌势很可能会比2005年的涨势还要凶猛。但鉴于LME铜高点无法预见,因此我们的建仓策略是﹕先试盘,一旦确立,则快速分批建仓,不获利不加仓,这有利于我们进可攻,退可守,以此来降低和控制风险。与此同时,我们在资金管理上是﹕不满仓交易,但在有优势的情况下可适当加重仓位,而且可基于连动效应,考虑在其它品种上分散仓位。   (三)、持仓定力 人类对行情走势的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很难提前预见得很精确,尤其是在超级大牛市的尾声通常是更加困难,因为价格行为在牛市的末期阶段很不理性,金融属性十足,一般来说,它基于供求关系,但它又远远夸大了供求关系,也就是说牛市尾声的高度通常会远远高于投资者基于供求关系所作的预测,但有两点却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超级大牛市上演最后的疯狂是持续不了多久的﹔二是最后的疯狂结束后,价格是维持不住的,只能任由跌势发展,这是我们对2006年LME铜崩跌严重程度的深刻认识,认识到这一点后有助于我们在有利的情况下提高持仓的定力。在投机市场上亏钱是由于判断错误,但赚不到钱却是由于持仓定力不够,即在大机会里只赚到一点小钱就跑了。因为机会难等,所以我们认为浪费机会是无法接受的。2006年LME铜盛久必衰之后的崩跌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抛空机会,当然不容浪费,因此在对机会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高持仓定力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